您好!欢迎访问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5920499735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氯离子溶液对金属腐蚀的不同特点

氯离子溶液对金属腐蚀的不同特点

发布时间:2021-05-20      点击次数:1553
  氯离子(Cl)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氯的-1价离子,无色。氯离子是生物体内含量丰富的阴离子,通过跨膜转运和离子通道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功能。
  1、Cl-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材质表面钝化膜形成的可能或加速钝化膜的破坏,从而促进局部腐蚀;另一方面使得C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缓解材质的腐蚀。
  Cl-具有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并且能够被金属表面较强吸附的特点。Cl-浓度越高,水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电解质的电阻就越低,Cl-就越容易到达金属表面,加快局部腐蚀的进程;酸性环境中Cl-的存在会在金属表面形成氯化物盐层,并替代具有保护性能的FeCO3膜,从而导致高的点蚀率。腐蚀过程中,Clˉ不仅在点蚀坑内富积,而且还会在未产生点蚀坑的区域处富积,这可能是点蚀坑形成的前期过程。它反映出基体铁与腐蚀产物膜的界面处的双电层结构容易优先吸附Clˉ,使得界面处Clˉ浓度升高。
  在部分区域,Clˉ会积聚成核,导致该区域阳极溶解加速。这样金属基体会被向下深挖腐蚀,形成点蚀坑阳极金属的溶解,会加速Clˉ透过腐蚀产物膜扩散到点蚀坑内,使点蚀坑内的Clˉ浓度进一步增加,这一过程是属于Clˉ的催化机制,当Clˉ浓度超过一定的临界值之后,阳极金属将一直处在活化状态而不会钝化。因此,在Clˉ的催化作用下,点蚀坑会不断扩大、加深。尽管溶液中的Na 含量较高,但是对腐蚀产物膜能谱分析却未发现Na元素的存在,说明腐蚀产物膜对阳离子向金属方向的扩散具有一定的拟制作用;而阴离子则比较容易的穿过腐蚀产物膜到达基体与膜的界面。这说明腐蚀产物膜具有离子选择性,导致界面处阴离子浓度升高。
  2、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
  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PH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
  3、Cl-对缝隙腐蚀具有催化作用。腐蚀开始时,铁在阳极失去电子。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铁不断的失去电子,缝隙内Fe2 大量的聚积,缝隙外的氧不易进入,迁移性强的Cl-即进入缝隙内与Fe2 形成高浓度、高导电的FeCl2,FeCl2水解产生H ,使缝隙内的pH值下降到3~4,从而加剧腐蚀。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37号楼214楼
邮箱:liss@fenxi.com.cn
传真:020-87684186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扫一扫访问手机站
访问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