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标准物质对于实验室的小伙伴来说都不陌生,几乎是每天的必用物质。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自是无须赘述,是准确定性定量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纯度高的标准物质呢?在选择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是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作为分析测量行业中的"量具",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测量物质或材料特性值和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的选择、购买应该考虑哪些要素?
1、特性量的种类及定值方法:某些标准物质可能只适用某一特定方法或专属领域的应用,某些标准物质的值有特殊规定,如含结晶水的值,应对证书中该类说明加以注意,防止误选误用;
2、特性量水平:标准物质的特性量水平应与日常测量样品的水平匹配;
3、可接受的不确定度水平:标准物质特性量的相关不确定度水平应与日常测量中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限度要求匹配;
4、基体及可能的干扰:标准物质用于开展方法确认、质量控制以及一些基体效应较为严重的测量方法的校准时,基体应与日常测量样品基体尽可能接近;
5、形式:标准物质可制备成不同的形式,如冻干与冰冻样品,制备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相同特性在标准物质与真实样品中的行为差异,从而产生互换性问题,选购前应充分调研;
6、最小取样量:只要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了最小取样量,用于测量的取样量应不小于该最小取样量,因此选购时应考虑最小取样量是否能满足测量方法要求;
7、用量:标准物质的购买用量应足以满足整个实验计划中的应用,包括根据需要考虑的备样;
8、稳定性:选购前应确认所购买批次标准物质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时发生过期的情况。